From 9d3c8c0e6e1a7ba43bf3dc19350d1dca68b657a3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Chris Xiong Date: Sun, 10 Feb 2019 11:16:07 +0800 Subject: Initial commit. --- blog/post/2017-02-13.html | 649 ++++++++++++++++++++++++++++++++++++++++++++++ 1 file changed, 649 inser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blog/post/2017-02-13.html (limited to 'blog/post/2017-02-13.html') diff --git a/blog/post/2017-02-13.html b/blog/post/2017-02-13.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f4a9f8b --- /dev/null +++ b/blog/post/2017-02-13.html @@ -0,0 +1,649 @@ + + + + +Chrisoft::Blo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大图警告]ls /dev

+
2017-02-13
#device-review
+
+

+有人跟我说:「对你来说你的电脑就像你的老婆一样!」。当然我是不肯承认这句话的了。 +

+

+但是每次提到自己的那些绝大多数都相当寒酸设备还是会像如数家珍一般…… +

+

+于是就有了这篇用来「数家珍」的文章。 +

+

Overview

+

+因为没有专门拍合照,所以临时找了张不知道什么时候随便拍的「工作状态」的桌面做概览。 +

+
+

+图中可见我的最常用的几样设备(如果算上拍照的时候拿在手里的小米MAX的话): +

+
    +
  • /dev/comp6
  • +
  • /dev/comp7
  • +
  • /dev/rpi0
  • +
+

+……以及我的平时超乱的机位…… +

+

Actively used devices

+

/dev/computer/srv0 -> ../comp7

+
+
寒假最后一次离开实验室之前所摄 +
+

+嗯……这是台很有来头的组装机。它大概继承了/dev/comp4的几乎全部血统…… +

+
    +
  • CPU: Intel Core i7-2960XM
  • +
  • RAM: 16GB (2x 8GB) DDR3L-1600 Samsung RAM
  • +
  • Motherboard: Supermicro X9SCV-QV4
  • +
  • Graphics card: NVIDIA GTX960 by ZOTAC
  • +
  • Display: 1280x720@10.1in with 10 point multitouch
  • +
  • /dev/sda: Crucial M4-CT256M4SSD2 (256GiB)
  • +
  • /dev/sdb: HGST HTS721010A9E630 (1TiB)
  • +
  • /dev/sdc: Hitachi HTS725032A9A364 (320GiB)
  • +
  • OS: Debian GNU/Linux sid (unstable) amd64
  • +
  • PSU: Cooler Master 500W ATX
  • +
+

+该机於2016-08-17初步组装完成,2016-08-21加装独立显卡后定型。走线混乱不堪,板卡全部裸露在外,大概是实验室最大的安全隐患。 +

+

+此机器作为我的宏伟的「(伪)c/s结构」 +[1] +的一部分,乃是计划之初提供计算力的一台机器。结果等到美梦成真、计划开始执行之日, +这台机器却变成了www服务器+ssh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备用机+……剩余算力出租。 +现在上面跑着chrisoft.org的www服务器;ssh服务对内部开放,同时通过ssh进行文件共享。两台VirtualBox虚拟机常年跑着 +(BLOJserver, jxserver)当作「出租」[2]的剩余算力。不时在上面做一些编译软件包之类的事情。 +又因为显卡的原因,有时在上面跑waifu2x服务器,玩玩torch(CUDA啥都不会),渲染(网上下载的或者自己乱搞的、根本不能看的)blender文件, +或者颓废[3]。 +

+

+当然这台机器的配置也是相当奇葩的了——移动平台的CPU配了块中级桌面显卡,还有那块500W的电源…… +

+

+虽然在2017年,i7-2960XM这颗5年多前发布的CPU并没有出众的性能——其在某些跑分上甚至被skylake的最初级四核i7(i7-6700HQ)随意碾压, +但是这也确实是我用过的最快的一颗CPU了。再加上没有了外壳的束缚,散热得以改善,这颗CPU在Timed Linux Kernel Compilation v4.3测试中跑到了134.506s的结果。 +这个结果甚至接近了被Intel列做「高端桌面处理器」的i7-3820的134.27s。嗯……虽然一个linux内核编译时长并不能说明其在所有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

+

+这台机器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USB3.0接口。这只能责怪Cougar Point这个最后一代全USB 2.0的PCH了。唯一的PCIe接口又被用于显卡。 +但是,它还有一个空闲的SATA 3.0和两个空闲的SATA 2.0。所以还需要什么USB 3.0呢 +

+即便如此,它也曾经是一台万能的机器。它可以通过wine近乎完美地运行SONAR Producer X2并使用所有我常用的VST/DirectX插件(所以它也曾是我的数字音乐工作站)、 +可以双开虚拟机不影响日常工作、可以开着Ultra级别的shader在60fps下运行Minecraft(当然。。分辨率只有1280x720)。 +然而最后还是因为屏幕太小外加懒得在两个设备之间切换彻底沦为了服务器+备用机。 +

+

+最近发现在某些单线程应用场景下,发现i7-6600U的性能超过了这台机器的i7-2960XM。 +

+

+Wait... i7-2960XM, paired with a GTX960 on a desktop machine??? Are you kidding? +

+

+Well, the cause of the strange collocation is actually the shortage of money. The 2960XM, which was purchased in 2016 for +only 1500CNY was a real bargin and I want to reuse it. However I just can't bear the performance of HD3000 Graphics. So +the motherboard used here is a mini-ITX one with a rPGA 988B socket, which is used by some relatively older Intel core i +series CPUs, and a PCI-e 2.0 x16 slot. The spec of the mother board can be found +here. +

+

Gallery

+ + + + + +
+
+混乱
+
+
+主板
+
+

/dev/computer/tio0 -> ../comp6

+
+
烧水的/dev/comp6 +
+

+先前写过的体验文 +

+

+X1 yoga 2nd gen在CES 2017上亮相之后大概我这种1st gen顶配用户就要开始咒骂渣想为何不在1st gen上用Iris集显了。 +不过不也就是一个15w TDP CPU的集显吗,不就是多了一倍的EU吗,反正都是辣鸡i卡性能能好到哪里去(我如是自我安慰道) +

+

+不对人家2nd gen上都有thunderbolt和USB type-C了你说说你当时就不能再等一年吗 +

+

+好吧上面都是玩笑话。(毕竟把现在这台刚用了半年多点的机器出掉再麻烦人家从美帝带一台2nd gen也不是什么实际的想法) +但是X1 yoga 2nd gen确实不错地确解决了当时我在体验文中写道的痛点。 +

+

+视线回到我自己的这台上来。 +

+
    +
  • CPU: Intel Core i7-6600U
  • +
  • RAM: 16GB DDR3L-1866 Samsung
  • +
  • Graphics card: Intel HD Graphics 520
  • +
  • /dev/nvme0: Samsung 512GB MZ-VKV5120
  • +
  • OS1: Windows 10 Insider Pro x64
  • +
  • OS2: Arch Linux x86-64
  • +
+

+这台彻头彻尾的学霸机被我用成了移动工作站。现在它是我的数字音频工作站,数字图像工作站——当然也是我用来生产辣鸡代码的设备。 +虽然我曾经瞧不上低电压处理器的性能,但是skylake-U的性能还是改变了我对(一部分)低电压CPU的看法(因为4.5w TDP的*-Y实在是……)。 +至少无论是从参数还是从日常表现来看,i7-6600U可以力压i5-4200H这种用在入门游戏本上的标压CPU(但是人家有独显呀)。 +

+

+当然显卡是个蛋疼之处。集显就是集显,HD系列就是进化到HD1020也没用。[4] +虽然HD520与我曾经忍受过的HD3000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大概还没达到能让Intel的GT2级别集显摆脱它的恶名的程度。 +

+

+碎屏事件发生过后,换上的屏幕有一点轻微的问题。大概是笔悬停较高的时候指针有一定概率乱跑。但是因为自己不会画画而且问题只出现悬停在最高限度时, +所以无伤大雅。后来问了一下同机型的jx说是也有类似问题。难道这是Wacom AES屏的通病? +

+

+至于系统,也是烦人之处之一。习惯了Linux下的工作方式然而SONAR steam最新版又无法正常在wine中运行,再加上堪忧的触屏支持, +于是不得不保留自带的Windows 10 Pro系统。而WSL的完成度也是众人皆知。二者无法相互替代,虚拟机的集成度又无法令人满意,所以不得不选择双系统。 +后来为了追求活在边缘上的刺激进了insider fast ring,没为微软的测试做什么贡献倒是有这么两点感受: +1. Insider fast比arch linux这种滚动发行版还能炸,2. 大概微软是真抠门到不给测试部门发工资了。 +

+

+我也是当时购机时加了$30升上Windows 10 Pro的用户啊,微软你就不能解决一下用户的问题吗( +

+

/dev/mobi/mob0 -> ../mobi7

+
+
遍体鳞伤的/dev/mobi7 GT-I9300(/dev/mobi5)摄 +
+

+如果你想知道前面那些质量差到不行的照片是什么设备拍摄的,那么答案来了,就是上图里的这台小米MAX。 +

+

+如果要问我对这台手机有什么评价,回答大概是这样的: +

+

+小米辣鸡 小米辣鸡 小米辣鸡 +

+

+要说这台辣鸡,啊不,小米,的身世,倒也是奇特无比。2016年暑假前一段时间,我爸突然要求换手机而且指明了要这款小米MAX。基于以往对廉价产品的偏见我试图说服他换一款买, +但最终还是拗不过,买了。谁知道到货之后他说原来手机上东西太多不想移了……所以准备让我用这台小米MAX。……好像我原来手机里的东西不多似的! +但是考虑到自己还在用4年多前的一台连LTE网络都不支持的Galaxy S3,我还是换上了这台小米MAX。 +

+

+于是我用上了这台当时让我有过能改变我对小米看法幻想的小米MAX。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个幻想。首先遇到的,就是辣鸡系统MIUI。握日,这系统真的能用?刷掉! +然后就发现小米MAX锁了bootloader。解锁申请里我留下了愤怒的几个字:「刷机!!!」。一天不太到的时间过去,批了(效率值得称赞)。刷上CyanogenMod 13.1,一切又变得熟悉了起来。 +我也在一段时间内忘了这是一台廉价的小米……直到—— +

+

+啪!一天中午在实验室起身吃饭的时候它因为其巨大的体型从裤兜里滑了出来,摔在了瓷砖地面上。然后屏幕就……变成了上图里的那样。此后它还拥有了一项特殊属性: +可以徒手拆机。哇,这可真是「可靠的品质」呢。 +

+

+这个样子还能用?于是在奸商那里花了200来大洋换了屏幕(在js竟然也只要200大洋……这是什么辣鸡屏?),奸商还非常贴心地贴了钢化膜。这下我想这东西大概再还能撑个两年再报废吧。 +然而,抛开中间屏幕上再次莫名其妙地出现裂纹一事,最近又一次事件可以说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

+

+实际上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误拖电源线致使手机坠落事件。我的Galaxy S3遇到过不止一次,但这台小米MAX连一次都经受不住。现在屏幕又碎了——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后面的Micro USB几乎变成了「Zero Insertion Force」接口(literally),插拔时几乎无任何阻力。于是我现在想通了,大概这东西设计寿命应该也就一年吧。 +毕竟小米还要让他们的米粉购买新品。 +

+

+作为曾经的CyanogenMod的忠实用户,现在的系统当然是Lineage OS 14.1。至少用着它的时候能让我暂时忘记手里的手机是辣鸡小米。 +

+

+一个同学的红米note用了一年不到出现了电源键难以按下的情况。后来那位同学购入了小米5。我问他为何仍然选择小米的时候他的回答不出意料——「因为性价比高啊!」 +于是我想知道一部能用4年以上3k左右的手机,和一部只能苟活一年的千元机,到底哪个更合算。 +

+

+最后希望那位同学的小米5能活过一年(毕竟小米5是1.5k+) +

+

UPD 2017-03-12

+

+RIP小米MAX。它的使命结束于它从小米官网消失的同一天。 +

+

+大概从两周前开始,这部手机开始出现无故自动重启或者关机的现象。有时可能我刚放下它,再拿起来的时候就关机了……有时还会陷入重启循环。 +后来这种情况的发生频率变到了一天十多次。这显然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为了排除是软件原因导致的故障,我甚至刷回了原版的MIUI系统, +但情况未有任何改善。于是我就购入了/dev/mobi8,到货之后这台小米MAX就光荣牺牲退役了。 +

+

/dev/mobi/mob0 -> ../mobi8

+

+新设备。1568元购入,3月8日到手。因为时间仓促(那段时间因为辣鸡小米整天重启去了,所以很多时间段都是基本处于失联状态,不得不迅速购入新机) +而又没有预算,就随便买了这台SM-N9100(trlteduoszc)。可能这个选择也有点Galaxy S III时代对三星的好感在里边。说到这里就想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因为最近的地区局势的原因,出现了很多「买xx的就是傻逼」这样的言论。还好我周围的人都比较宽容,没有因为这个说我是傻逼的。 +

+

+大概是因为都在清仓,所以很幸运地没有买到假货或者翻新品。然而因为是中国专供机型所以也不好找第三方ROM。 +[5] +

+

+发现这东西的性能还是比现在某些所谓的千元旗舰强的,所以大概以后没钱的话还是会遵从这种购机策略吧。 +

+ + +

/dev/mobi/ipod0 -> ../ipod0

+
+
+

+特别经典的iPod,经典到它的名字就叫iPod Classic。 +

+
    +
  • Original iPod 6th gen 1st rev
  • +
  • Replaced with rev 2 logic board
  • +
  • 120GB kingspec SSD
  • +
+

+这是我唯一的一台苹果设备。因为是亲戚所送的港行,所以当时自家并没有花一分钱。后来升级SSD、换电池和更换主板花掉了800大洋…… +现在处于外壳S/N与机器显示不匹配的状态。 +

+

+几乎陪伴了我高三的每个晚上。现在却被冷落了。 +

+

/dev/arm/rpi0 -> ../rpi0

+

+初体验 +

+

+吃灰专业户。买的时候是被一种奇葩的「代替智能手机的智能部分」思路指导的。 +[6] +因为没钱就只买了一块板和一块屏。到货之后才发现没有合适的电源。 +那就先用电脑的USB输出苟着吧……于是用是能用, +但是频率只能设定为700MHz,否则根本看不到红灯亮(供电不足)。 +也没有class 10的SD卡,那就随便拿一个class 4的插上用吧。 +之后还因为实在无法忍受class 4 SD卡的速度把除了内核以外的系统全都迁移到了U盘上。 +

+

+有天发现移动电源的2A输出能为rpi提供足够的电流。于是我的rpi就真的试图开始 +用它来完成某些智能手机上的「智能功能」(比如浏览网页,在上面安装KDE等等)。 +再后来开始将其作为移动代码设备……直到我获得了/dev/mobi6,/dev/rpi0再次被打入冷宫。 +在供电不足的rpi2上跑KDE真是作死啊。 +

+

+吃了一段时间的灰之后,它又被拿出来挂了一段时间www服务器。后来又被我拿来研究(玩) +MAX7219芯片。本来想写个小库方便操作7219控制的显示屏的,后来懒了就只写了几个娱乐用的小程序。 +

+

+偶然发现rpi的Experimental OpenGL Driver进入raspbian testing之后,果断打开之, +发现SMELT OpenGL版可以运行在这个驱动上。(嗯……此时SMELT还只有OpenGL 2.0版) +激动万分的我立刻在上面编译了QMidiPlayer并发现包括可视化在内的功能全都正常正常工作。 +感到一丝莫名的欣慰之后就发现使用rpi原生OpenGL驱动的程序,比如minecraft-pi,无法使用了。 +不过我在minecraft-pi里面做过的事情也就是写了个python脚本到处乱放TNT吧…… +

+

+以后说不定会有/dev/rpi1../dev/rpi3组成集群来搞事情。 +

+

/dev/printer/lp0 -> ../lp0

+

+一台EPSON L360墨仓式多功能一体机。廉价产品。打印效果尚可。 +曾经两次因为长时间不使用导致打印出来的稿件缺色。于是现在放在实验室当作公用打印机。 +但是好像因为驱动原因大家都在用旁边的HP LaserJet 1020Plus(公物)。 +

+

+曾经拿它的扫描仪扫描过一些自己不堪入目的手稿。 +

+

/dev/input/kb0 -> ../uhid0

+
+
Cherry MX Board 2.0 - black keyswitches (不要在意键盘布局) +
+

+大概是价格最亲民的Cherry键盘。因为不想买花哨且过于廉价的国内某些奇怪厂商的产品选择了这把Cherry。 +也许是因为外形太低调刚拿到时甚至被身边「不识货」的人当作了普通的薄膜键盘。 +

+

+对我来说还是硬一点黑轴爽,比红青茶什么的不知道高到那里去了 +

+

Deprecated/Inactive devices

+

/dev/comp0../dev/comp4

+

/dev/comp0

+

+家里的第一台计算机是这台2003年8k大洋购入的联想1+1电脑。由于年代久远且其尸体早已不见踪影,现在只能回忆起如下的大致配置: +

+
    +
  • CPU: Pentium 4 2.0GHz
  • +
  • RAM: 512MiB, upgraded from 256MiB
  • +
  • Graphics card: GeForce2 MX400
  • +
  • HDD: 80GiB, upgraded from 40GiB
  • +
  • Display: 17in flat CRT 1024x768
  • +
  • Modem: 56kbps
  • +
  • OS: Windows XP
  • +
+

+ 大概当时用这个价买到这种配置的电脑应该还算值了吧……毕竟在此不久之前还是一个Windows98品牌机随便上8k的时代。 +当然大概受于当时那个时代的限制,这台电脑的配置还是相当感人的——尤其是这块GeForce2 MX400辣鸡显卡。。。 +大概只能玩自带的「联想幸福之家」中的VB写的、使用DX7.0的烈焰战机这样的游戏了。 +

+

/dev/comp1

+

+ASUS A8M +

+
    +
  • CPU: Mobile AMD Sempron 3200+
  • +
  • RAM: 3GiB, upgraded from 512MiB
  • +
  • Chipset/Graphics adapter: Geforce Go 6100
  • +
  • HDD: None, formerly 320GiB upgraded from 80GiB
  • +
  • Display: 14in 1280x800
  • +
  • Connectivity: Realtek Ethernet & Motorola 56K modem, empty WLAN card slot
  • +
  • OS: None. formerly Windows 7 x64, Debian amd64, Windows XP and DOS(stock OS).
  • +
+

+公物。它的配置单上简直清楚地写着「千万别用我做办公以外的事情」。原装的80GiB硬盘坏掉了。后来临时插上自己的一块320GiB的硬盘顶着。 +这台电脑闲置之后就没有把硬盘继续给它用的理由了。 +

+

+大概就是这台电脑给我留下了「AMD是辣鸡」的印象。Windows Vista x64装上直接蓝屏,Windows 7 x64好一些,只会在全屏看视频的时候蓝屏。 +[7] +Debian amd64则在安装的时候直接kernel panic(后来加了点内核参数,解决了kernel panic然后安装成功了,然而XFCE都卡到不能用……)。 +

+

+由于自己的疏忽,它经历过一次任何笔记本都无法承受的沉重打击:从屋的一端飞到另一端然后砸在墙上。不过对于磐石来说,这大概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造成的损失也就只有转轴断裂、屏幕与机身脱离而已(嗯……排线还连着)。当时被吓成智障的我用颤抖的双手将它从地上拿起后,试探性地按了一下电源键。 +看到Windows 7的开机动画之后我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

+

+不过也有很多关于这台机器的美好的回忆呢([8] +

+

/dev/comp2

+

+ThinkPad R52 +

+
    +
  • CPU: Intel Pentium M 725(?) 1.6GHz
  • +
  • RAM: 1.25GiB, upgraded from 256MiB
  • +
  • Chipset/Graphics adapter: ATI Mobility Radeon X300 64MB
  • +
  • HDD: Toshiba 40GiB PATA
  • +
  • Display: 14in 1024x768
  • +
  • Connectivity: Broadcom Gigabit Ethernet & Intel 802.11 a/b/g
  • +
  • OS: Windows XP Home
  • +
+

+还是公物。虽然各种小毛病不算少,但是它的各方面的设计还是培养起了我对ThinkPad的好感。 +

+

+作为标准的商务机,配置自然是比较尴尬的了。尤其是升级后1.25GiB的内存,看着就令人不爽。 +拿到这台机器的时候电池应该已经有了数百次的充放电循环,用电池只能撑半个小时左右。 +另外一点就是PATA硬盘速率实在是太感人了。真是怀念那个分辨率1024x768就觉得高的时代啊。 +

+

+带我入了Ballance/Virtools还有Beat Hazard的坑。所以到底是该感谢它呢,还是…… +

+

/dev/comp3

+

+Lenovo IdeaCentre K300 +

+
    +
  • CPU: Intel Core 2 Quad Q8300 2.5GHz
  • +
  • RAM: 4GiB -> 8GiB -> 4GiB
  • +
  • Graphics adapter: NVIDIA Geforce GT320/li> +
  • HDD: 128GiB M4 SSD+500GiB Hitachi HDD
  • +
  • Display: 22in 1920x1080
  • +
  • OS: Windows 7 Ultimate/Debian sid
  • +
+

+家里目前的的台式机。2009年春节花费8k大洋购入(辣鸡联想真坑爹)。入门级CPU,辣鸡显卡。自带两条三星2GiB DDR3-1033 RAM, +后加装了两条Kingston 2GiB DDR3-1033 RAM。至于后来RAM容量为何又缩回了4GiB,原因其实是里面的两条「三星原装内存」坏掉了, +一旦插上进Windows就各种蓝屏,进Linux就不断Kernel Panic... +

+

+虽然现在看来是如此不济的一台电脑,原来也有同时跑8台虚拟机的辉煌历史。除WHG3D外,我的大部分Virtools作品都是在这台电脑上完成的。 +

+

/dev/comp4

+

+Lenovo IdeaPad Y570, disassembled +

+
    +
  • CPU: Intel Core i7-2670QM -> Intel Core i7-2960XM
  • +
  • RAM: 4GiB -> 8GiB -> 12GiB -> 16GiB
  • +
  • Graphics adapter: Intel HD 3000/NVIDIA Geforce GT555M
  • +
  • HDD: 750GB Hitachi HDD -> 256GiB M4 SSD
  • +
  • Display: 15in 1366x768
  • +
  • OS: Windows 7 Ultimate -> Windows 8 Pro/Ubuntu (12.04 -> 12.10) -> Windows 8.1 Pro/Ubuntu dev branch -> Windows 10 Pro/Debian sid
  • +
+

+把这台机器称作是/dev/comp7它爹也不为过。因为那台机器的CPU、内存条、硬盘都来自这台机器。而这台机器的零件现在静静地躺在实验室的某个纸箱里。 +

+

+该机于2012年7月购入。中间经过几次升级终于成为了最后的配置。即使从现在的需求上来看,这台机器的配置依然能够满足我的要求。只不过最后一次升级CPU的时候把转轴处的螺丝口弄断了3根…… +于是后来就彻底下定决心把它改装成了一台「台式机」了。 +

+

+大概也是一台很有故事的机器吧。陪我度过了高中搞OI的两个多春秋,领我进入了神妙的Linux/FOSS世界,带我认识了许多素未谋面的人,在上面编写了我的第一个工程…… +

+

+然后就再也不是那个1024x768分辨率都觉得大的时代了。 +

+

+啊……不说了。再说就要开始怀古伤今了(呸 +

+

/dev/comp5

+

+Dell inspiron 14-5458 +

+
    +
  • CPU: Intel Core i7-5500U
  • +
  • RAM: 4GiB
  • +
  • Graphics adapter: Intel HD 5500/NVIDIA Geforce GT920M
  • +
  • HDD: 1TiB HDD
  • +
  • Display: 14in 1366x768
  • +
  • OS: Windows 10
  • +
+

+亲戚的电脑,借给家里人用的。 +

+

+实际情况是当初想送给我当大学用的机器,但是看到这个极不平衡的配置(以及因为戒不掉的SSD毒),我决定还是继续用我自己的机器。 +

+

+都哪年了还出1366x768@14的电脑,辣鸡傻多戴。 +

+

/dev/mobi0../dev/mobi6

+

/dev/mobi0

+

+Unknown MTK cellphone +

+

+2008年购入。当年典型的采用MTK解决方案的山寨机。在那个诺基亚仍然是手机行业霸主的时代,它依然是众多山寨手机厂商的山寨对象。 +这台手机的LOGO就是NOKI∧。从主屏幕到菜单都仿的相当神似。然而深入到各个应用内部就十分粗糙了。 +

+

+这部具有翻盖+触屏+全键盘的神奇机器的最终命运是相当悲惨的:偷看小说时被母上大人夺去,摔了个粉身碎骨。从此再也没有在移动设备上阅读过小说。 +

+

/dev/mobi1

+

+LG T310 (gsmarena) +

+

+2010年OI夏令营前购入。从外观到UI上讲都是小孩子用的手机。 +

+

+现在触摸屏报废,躺在卧室的抽屉里。 +

+

/dev/mobi2

+

+NOKIA C5-03 (gsmarena) +

+

+2011年春购入。家里第一台智能手机。 +

+

+成功搭上了s60v5的末班车。这也是第一台使我家路由器的WLAN不再形同虚设的设备。 +这台机器大概塑造了我的很多使用习惯,这些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包括拿手机听收音机。 +

+

+存活到了现在。中间摔过无数次还曾掉到过热水里。后来触摸屏失效过一次,x宝上花15元购入零件后自己动手搞定。现在仍是一台备用机。 +

+

/dev/mobi3

+

+NOKIA 500 (gsmarena) +

+

+2012年春购入。当时Symbian已步入末年。本着体验WP的心态走进NOKIA体验店,得出WP是辣鸡的结论后,花了800大洋收了这部基于 +Symbian^3的入门级手机。 +

+

+从硬件上要说这台机器是C5-03的马甲一点也不过分。维基百科上都说C5-03的Successor就是NOKIA 500。 +不过从系统上来说用户体验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 +

+

+依然存活。大一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主力机。你看人家诺基亚800元的机器质量都这么好,辣鸡小米。 +

+

/dev/mobi4

+

+Blackberry curve 8900 (gsmarena) +

+

+2014年获得的亲戚淘汰下来的黑莓。虽然从未做过自己的主力机,但是在高三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被我藏在课桌里用来消磨时间。 +怀念那个在教室电脑上偷插网卡用来共享WiFi和把手机藏在教室电脑主机上充电的时代。 +

+

+也算让我体验了手机的另一种交互方式吧。现仍然存活,只是电池不太能苟了。 +

+

/dev/mobi5

+

+Samsung Galaxy S3 (gsmarena) +

+

+2012年底以4kRMB购入。至今仍是我使用过的最贵的手机。 +

+

+陪我度过了无聊高三的另一半。上语文课我这个语文倒数和全班语文第一联机打MCPE就是用的它(语文老师则对我们两个直接选择视而不见, +当然原因是不同的)。半夜用Root Explorer自带的编辑器写MCPE的JavaScript Mod(当时用的还是BlockLauncher)到四点的也是它。 +大一时从上铺掉下来,外屏毫发无伤内屏却坏了[9] +的也是它。 +

+

+发布接近5年了,在LineageOS活跃用户数排行中它依然位居第二 +[10]。 +现在它仍然每天为我接收消息。 +

+

/dev/mobi6

+

+

+
+/dev/mobi5与/dev/mobi6的合照,/dev/mobi4所摄 +
+Samsung Galaxy Tab 2 7.0 (gsmarena) +

+

+又是一台亲戚淘汰的产品。2014年获得。严格来讲这是一台平板,而不是手机。然而它在/dev/mobi5屏幕报废的这段时间内,确实是作为主力机的身份存在的。 +

+

+不过这个系列当年的定位也决定了它现在只能吃灰的命运。 +

+


+
[1]: 大致是购置ThinkPad X1 yoga前提出的构想:一台固定机器提供较高的计算性能,另一台轻便机器提供便携性。
[2]: 其实都是免费的啦……
[3]: =打游戏
[4]: 我怎么觉得这会成为一个flag……
[5]: 虽然自己编译LineageOS从过程上来讲不算太复杂,但是毕竟没那个时间,主力设备也折腾不起,万一砖了那就是严重事故了。
[6]: 当时正值唯一一部安卓手机/dev/mobi5阵亡
[7]: 这大概也脱离不了它用的辣鸡nVIDIA集显的原因。
[8]: 比如小学半夜跟我爸俩人在上面打暴力摩托什么的
[9]: 见这篇文章
[10]: 数据来自stats.lineageos.org
+
+ +
+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cgit v1.2.3